close
現在台灣的現況是 : 有一大拖拉庫的新穎的科技設備等著擠進教室這個小小的門,我們現在的角色就有點像AIT的那些美國人,要一項一項的研究和審核這個想進來的設備,對教學現場、對學生學習有沒有幫助;
目前III想推一個導入智慧教室的SOP,還有智慧教室的示範,但這件事牽涉的真是有夠廣泛,從經費、學校、老師、學生、教學策略、教學設計、評量方式..等,可見到的是最後會篩選出幾個核心設備,目前看來"可能"是教師端的電子白板,和學生端的"載具",maybe是tablet pc、神桌、smart phone?最後就是連接師生間和雲端平台的網路設備了。
說到這不知您有沒發現,大家似乎比較關心了硬體的整合,在軟體的部份卻還是百家爭鳴的狀態,假設到時導入硬體的SOP和典範出來了,對這塊已早有著墨的人會延用自己習慣的軟體(包括教材編輯、操作設備的軟體..etc),新加入的伙伴會面臨不知道要選哪牌軟體的囧境 ; 若可能針對硬體典範整理並推一些流程中會使用到的軟體,對未來的教育訓練與導入速度與廣度應該會有正向的幫助。
全站熱搜